
中国严防美国大豆“洗产地”
来源 | 财经杂志(ID:i-caijing)
作者 | 焦建 编辑 | 苏琦
“2024年,来自美国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国内粮食消费量的比重很低,而且基本都是饲料粮。这些品种的可替代性较强、国际市场供应充足”
随着中国采取增加关税等方式系统性降低对美国大豆进口,为制止美国大豆出现“洗产地”等现象,国内相关进口产业链正在出现一系列相应调整。
措施调整包括多个方面,且正逐渐形成互补。例如收紧相关检验检疫措施,新增对种衣剂(含有农药的种子包衣材料)残留、麦角菌(可致幻觉、流产甚至死亡)、杂草种子等指标筛查;且进口商需提交大豆原产地熏蒸证明、港口装卸记录、运输温度监控数据等证明文件;在此基础上,有关监管方面亦在联合巴西、阿根廷等目前的主要大豆供应国,构建区块链溯源平台、收录每批进口大豆从种植到运输的相关数据。
以加强检验检疫为例,进口大豆属于法定检验商品(法检商品),该类商品由海关依照商检法规定实施检验。因其属于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故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检验。此外,因进口大豆大多属于转基因产品,中国对其的监测体系分为多个层面,包括转基因品系确认、有害生物检疫、品质检验等。
3月初,海关总署发布相关公告称:近期在进口的美国大豆中检出麦角(菌)和种衣剂大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暂停3家涉事企业大豆输华资质。
在此基础上,亦有相关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从4月开始,有关方面的政策亦有相应调整。在此之前,对进口大豆货船往往采用“每五船抽查一船”的随机检查模式。政策调整后,为更好地对进口大豆货船进行溯源,目前或已变更为全船逐批检验。
中国此前对进口大豆货船往往采用“每五船抽查一船”的随机检查模式,目前或已变更为全船逐批检验。图为关税战前美国某大豆生产州的相关储运设施。摄/焦建
前述区块链溯源平台,被认为亦将在大豆溯源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构建平台,纳入每批进口大豆从种植到运输的全程数据,包括种植地GPS坐标、收割时间、运输船舶轨迹等多项关键信息,实时上传至区块链系统。
相关系统则可通过“蛋白质光谱密码”和“土壤同位素特征”等技术识别大豆来源。因土壤特性不同,美国中西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35.1%。与之相比,南美洲产的大豆通常低于34%。
除了这一差异,杂质率等指标,也被认为可作为算法进行区分时参考的核心参数指标。有相关报道指出:今年4月,一批标注为阿根廷产的进口大豆就因蛋白质超标触发预警,经查验发现未更换的美国包装麻袋,最终该批大豆被全额退运。
区块链技术的另一项发挥空间,则在于物流轨迹分析,即通过“时空拓扑分析”实时监控全球2300个港口的物联网数据,以此识别美国原产却运至南美洲再发货的大豆。可能的路径,则包括密西西比河至巴西桑托斯港、墨西哥湾至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
近年来,中国在大豆等农产品进口贸易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已有不少相关尝试。2018年,山东一家企业借助相关技术向外国公司购买大豆,被认为是全球首例使用区块链平台完成的农产品交易。
2023年,北京海关方面则在一篇科普文章中指出:在海关监管和服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特点,把区块链所拥有的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安全可靠、隐私保护等特征融入海关业务改革中去。
在此基础上,亦有不少学者分析指出:随着货物的流动和数据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海关将被集成到贸易供应链中,成为数据交换的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或数据管道与各种经济运营商发生数据交换。
整体而言,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2025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大豆1710.9万吨,同比减少7.9%。其中从美国进口1160万吨,同比增长62%,所占份额为67.8%;从巴西进口450万吨,同比降低55%,所占份额为26.3%。
这一方面源于此前各方担心关税增加问题提前大量采购美国大豆,也源于美国及巴西等国的大豆生产周期有所差异。整体而言,中国目前的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以2024年为例,巴西大豆约占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74%。
对于目前中国的大豆进口渠道调整,上海一家农业咨询公司的业内人士对《财经》分析指出,值得关注的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目前中国正处于关税战主动地位,大豆可增加从南美进口。“进口大豆溯源政策一旦认真执行,短期或会有限度影响中国国内市场供应,中长期看则不用担心断供。”
“由于政策收紧,中国的大豆供应会在短期内产生影响,也可能会使得价格调涨。但因为中国有战略上的主动,当国际市场供应及物流经过几个月调整后,世界大豆贸易的新秩序就会建立起来,中国大豆将进入新的循环模式。”这位人士称。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则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称,“2024年,来自美国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我国内粮食消费量的比重很低,而且基本都是饲料粮,这些品种的可替代性较强、国际市场供应充足;同时,国内粮食储备资源也很充足。即使不采购美国的饲料粮和油料,对我国粮食供应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