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交所深夜重拳:一次处分牵出三任董事长,南京新百的账本有多乱
上交所深夜采取行动,针对南京新百公司的问题展开严厉处分,涉及三任董事长,这次行动揭示了南京新百账本混乱的严重性,公司管理层涉嫌违规操作,暴露出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和监管漏洞,此次事件引发市场关注,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上交所的严厉处分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摘要字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事件的核心内容。
8月22日,南京新百(600682.SH)股价在早盘冲高后回落至8.65元/股,0.46%的跌幅看似温和,却掩盖不住这家72年老字号上市公司深陷的信任危机。当日晚间,上交所纪律处分决定书披露的惊天违规操作,让市场惊觉这家百货巨头早已沦为控股股东的"提款机"。
时间倒回至2017年盛夏,南京新百子公司的一笔4.92亿元"往来款",悄然撕开了违规操作的口子。这笔看似寻常的资金流转,实则是控股股东三胞集团精心设计的资金占用游戏。更令人震惊的是,南京新百旗下两家子公司在四年间竟累计违规担保超80亿元,相当于每天就有571万元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悄然流失。
"这无异于在上市公司体内埋下定时炸弹。"某券商分析师指出,新百地产2018年单年20.95亿元的担保规模,已接近其净资产的3倍。更荒诞的是,这些足以引发地震的财务操作,竟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未被审计机构发现。直到2022年房地产项目终结,这些"定时炸弹"才在债务到期前被紧急拆除。
监管层的调查揭开了更黑暗的真相:三胞集团通过子公司与关联企业进行高达3.9亿元的"影子交易",这些本应披露的关联交易被包装成普通业务往来。更讽刺的是,南京新百在2019年回复监管问询时,竟还在使用漏洞百出的虚假数据。这种系统性造假,让公司治理形同虚设的真相浮出水面。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财务数据,更触目惊心的问题浮现: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46.1%,管理费用却逆势增长12.36%。在商誉高达60.16亿元的背景下,公司现金流持续吃紧,1.6亿元逾期贷款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这种业绩与风险的严重背离,让投资者不禁要问:南京新百究竟是零售巨头,还是资本游戏的傀儡?
值得玩味的是,这已是实控人袁亚非第三次遭遇监管重锤。从2024年4月被证监会终身市场禁入,到此次三任董事长集体遭谴责,南京新百的违规史已绵延七年之久。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公司声称已完成整改,但截至2024年末,其存货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原材料库存从2.35亿激增至6.23亿,这究竟是业务扩张还是风险堆积?
【编辑有话说】
南京新百的案例堪称上市公司治理的典型反面教材。当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异化为私人提款机,当审计机构沦为摆设,当违规操作持续七年未被察觉,这不仅摧毁了投资者信心,更动摇了资本市场根基。在注册制全面推行的当下,如何强化上市公司内控机制,建立长效监管体系,已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