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强生、诺华撤退,吉利德屡败,GSK百亿杀入研发黑洞,能成吗?

访客 2025-05-16 15:08:49 46634 抢沙发

强生、诺华撤退,吉利德屡败,GSK百亿杀入研发黑洞,能成吗?

图源:豆包

5月14日,GSK重金杀入MASH赛道,以12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波士顿制药(Boston Pharmaceuticals)的晚期肝病候选药物Efimosfermin,若该药物达成特定里程碑,GSK还将额外支付8亿美元。

MASH的市场有多大?全球约有25%成人患有脂肪肝,其中20%-30%进展为MASH。

研发的黑洞又有多深?不只是自1980年以来直到2024年才诞生了一款新药,近20年来,强生、默沙东、礼来、诺和诺德、阿斯利康、BMS、吉利德等MNC躬身入局,但这个“黑洞”已经吞下了不少于20条管线。

一个典型的患者群体大、未被满足临床需求高的蓝海。

自从2024年Madrigal开发的口服小分子药物Resmetirom打破MASH领域四十年来无新药上市僵局后,这个被称作研发天坑的领域,又重燃希望。

就在一天前因试验数据不佳而停止了其TIGIT抗体belrestotug研发工作的GSK,1天后迅速将战略重心转向肝病领域,官宣了其选择在MASH向前一步。

20亿美元,GSK出手了

根据GSK与波士顿制药的协议条款,GSK将收购波士顿制药的子公司BP Asset IX以获得Efimosfermin的销售权。作为回报,GSK 将支付高达20亿美元的现金对价,包括12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高达8亿美元的基于成功的里程碑付款。

MASH是一种与代谢紊乱相关的肝脏疾病,早前曾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该病症属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一种严重形式,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及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MASH患者肝脏中脂肪积聚过多,并伴随炎症和肝细胞损伤。这种炎症和损伤最终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死亡。

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人受不同形式脂肪肝疾病影响,其中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作为进展型亚型,以肝脏炎症、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改变为特征。

Efimosfermin是波士顿制药的核心资产,2020年,波士顿制药与诺华达成协议,获得该药物用于治疗MASH的全球开发和商业权利。因此,与波士顿制药达成协议后,GSK 还将负责支付基于成功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支付诺华应得的 Efimosfermin 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Efimosfermin是诺华自研的一种新型、每月一次给药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 类似物。

去年11月,波士顿制药公布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接受300 mg Efimosfermin治疗24周后,31名患者中有14人(45.2%)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至少一个阶段且未出现MASH恶化,而安慰剂组34人中仅有7人(20.6%)达到相同标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为FGF21类似物药物的还有Akero Therapeutics公司的efruxifermin与89bio的pegozafermin。与另外两款药物相比,Efimosfermin通过改造融合蛋白延长了半衰期,实现每月一次给药,而其他同类药物需每周注射,efimosfermin有可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在肝病方面,GSK的在研管线中有一个早期肝病资产GSK-990,这是一种正在评估用于SLD患者亚组的siRNA治疗药物。在完成对Efimosfermin的收购后,GSK也对外表示了“可能计划在未来的研究中探索Efimosfermin和GSK-990的联合疗法”。收购Efimosfermin后,GSK也成了肝病赛道里的主要参与者。从现有的上市时间表来看,Efimosfermin预计在2029年首次上市。

僵局已破,谁在抢滩?

尽管MASH市场规模庞大,但由于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摸清,过去40多年,科学家们针对MASH的药物研发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被认为是慢病领域的研发黑洞。自1980年MASH这一疾病被提出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MASH研发失利超过90%,折戟在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不胜枚举。

说起在MASH赛道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一定少不了吉利德。去年10月,吉利德宣布已终止与韩国生物技术公司Yuhan就两种MASH疗法的合作和许可协议。这场合作始于2019年1月,吉利德科学和韩国Yuhan公司两家公司已经签订了一项许可和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用于治疗MASH所致的晚期纤维化的新治疗方案。与Yuhan的合作终止后,吉利德在2019年支付的1500万美元首付款也打了水漂。

再往前看,这已经不是吉利德第一次在MASH领域折戟。2019年,吉利德的MASH药物ASK1抑制剂selonsertib在两项试验中失败。先是2月,该药物用于MASH诱发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的临床III期错过治疗终点;4月的另一项三期研究的顶线数据也未达到预先指定的主要终点。即使屡次失败,吉利德依然重金“买买买”,收购了包括Phenex、Nimbus Therapeutics、Scholar Rock等MASH管线标的。

当然,陷入研发黑洞的也不只有吉利德一家公司。强生、默沙东、BMS、诺华等药企曾布局的多款产品,也均惨遭失败。

2023年2月,强生决定退回在研siRNA药物权益给Arrowhead。ARO-PNPLA3采用Arrowhead专有的TRiMTM平台开发,旨在降低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在肝脏表达,以实现治疗目的。

强生与Arrowhead的合作开始于2018年,交易额37亿美元,由二者共同开发和推广乙肝RNAi疗法ARO-HBV,且强生可以选择最多三种针对其它疾病的RNAi药物与Arrowhead展开研发合作。被放弃的ARO-PNPLA3正是其中之一。截至2024年底,强生已经没有MASH管线。

无独有偶,同样在2018年,默沙东与NGM Biopharmaceuticals合作开发MASH产品MK-3655药物也因疗效问题在2023年终止了继续开发。MK-3655研发终止后,默沙东目前的MASH核心产品Efinopegdutide,同样来自于收购。

2020年,默沙东以8.6亿美元潜在里程碑金额从韩美制药购买了Efinopegdutide在韩国地区以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权。有意思的是,在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前,Efinopegdutide还曾被被强生买下,用于肥胖适应证的开发。不过强生在2019年7月选择终止合作并退回了该药的全球权益。

最早研发出Efimosfermin的诺华,也曾放弃过两款MASH在研药物,一款是与Pliant合作的整合素αvβ1小分子抑制剂PLN-1474,另一款则是和辉瑞合作的FXR激动剂tropifexor。

尽管无数大药企折戟于MASH,但巨大的市场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就像一块看得见摸不着的蛋糕,让人垂涎。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MASH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3.1亿人上升到2020年的3.5亿,并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9亿人;其中,2020年中国MASH患病人数达到3870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加速增长至5550万人。

胜利的曙光总是在无数次失败后到来。

2024年3月全球首款MASH新药花落Madrigal的THR-β药物Resmetirom,打破了MSAH领域四十年的研发黑洞。这也吸引着更多药企入局。

支撑着全球MASH药物市场规模的核心原因无外乎三个层面。

其一,患者基数庞大。MASH的患者基数庞大,而且随着肥胖率的上升,全球患病率或将继续上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到2025年全球MASH药物市场将达到107亿美元,并于2030年达到322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化增长率高达41.8%和24.6%。

其二,治疗刚需强烈。现有手段仅限于生活方式干预,但研究显示仅10%患者能长期坚持饮食运动管理。

其三,支付意愿提升。随着肝硬化、肝癌治疗成本攀升,当下在美国进行肝移植费用已经超过80万美元,让患者方对预防性药物接受度提高。

目前,MASH相关在研新药涉及多种新机制、新靶点。例如,甲状腺激素受体激动剂、PPAR激动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LP1激动剂、ACC抑制剂(乙酰辅酶A羧化酶)、FXR激动剂(法尼醇X受体)、FGF19和FGF21等靶点。其中,甲状腺激素受体激动剂的成药性已被验证,多家药企纷纷布,在THR-β靶点上发力,Resmetirom的挑战者众多。

截至当前,已有4家企业的产品推进到临床II期阶段,分别为Terns Pharmaceuticals的TERN-501、Viking Therapeutics的VK2809、国内歌礼制药的ASC41以及海思科的HSK31679。

因显著降糖减重效果而备受关注的GLP-1类药物近期也迎来了在MASH领域的研发新进展。

礼来和勃林格殷格翰分别宣布其在研的双重激动剂tirzepatide和survodutide在治疗MASH的I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顶线数据。其中,接受最高剂量tirzepatide治疗的患者中,73.9%达到试验的主要终点,在接受治疗52周MASH症状消除并且肝纤维化没有恶化;接受survodutide治疗48周后,83%患者实现MASH症状组织学改善且纤维化没有恶化。

诺和诺德也不甘落后,在4月末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hase 3 Trial of Semaglutide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的临床研究论文显示,这项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治疗能够停止甚至逆转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这是首个表明司美格鲁肽对 MASH 患者有益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国内方面,多家药企积极布局MASH领域,包括正大天晴、众生药业、雅创医药、歌礼制药、拓臻生物等,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超过20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MASH患病人数将加速增长至5550万人,相关市场规模将以61.4%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55亿元。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63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