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不降息?我们都误会了央妈

访客 2025-04-23 09:01:05 7949 抢沙发

1

不降息?我们都误会了央妈

这个周一很多人估计内心失望了。

周一的上午,央妈公布了4月的LPR。一年期的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LPR依然纹丝不动。

不是说央妈要降息了吗?怎么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上一周大家的内心都被小作文撩得心神荡漾。大刺激要来了,地产上万亿的专项收储资金要来了,央妈要降准降息了。各种小作文截图传的各个群内到处都是。

再加上这一段政策的暖风一阵又一阵。政策应出尽出,在关键时间窗口推动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

前期的所有信号都传达着央妈可能在4月份再次下调LPR。大家都已经在猜测周一央妈到底下调多少LPR了,有猜10个基点的,有猜50个基点的。

万万没想到,这个周一央妈依然定力十足,一个基点都没有降。

央妈为什么不降息呢?

央妈到底在等什么?

熟悉央妈职能和当前经济面对问题的朋友不会问出上面这个问题。不管上周的小作文传的多么凶,但是经济和政策自有其内在逻辑。

这个逻辑不以人的意志和希望为转移,而是结合当前经济的需求在合适时机给出该有的政策。

其实咱们的央妈和美联储一样,也有其需要跟踪的目标。

只不过美联储盯得是通货膨胀和就业率,而我们央妈的目标主要在汇率稳定和经济增长这两项。

而除此之外,央妈还需要关注银行净息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分项目标,只不过分目标只是特定时期需要央妈额外关注。

央妈降不降息,就是结合它的主要目标和分项目标,再结合当时的时机情况再做出决定。

这就是央妈一直在强调的,要择机降准降息。

4月份之所以LPR没有做调整,就是降准降息的时机还没有到。

2

那为什么现在还没到降准降息的时机呢?

央妈的时机选择到底是什么,这个是很多人一直困惑的点。

因为当下经济面对关税战的外部冲击,似乎已经到了要降准降息的时机。

我们上初高中的时候在课本里都学过唯物辩证法。在唯物辩证法里有一条基本的原理,是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如果单项看关税战升级引发的冲击,看似是到了央妈需要降准降息的时机。

但是这背后有两个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央妈就在这个时点降息能不能够抵消一部分关税战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这个现在是无法量化和评估的。

因为关税战造成的订单消失和减少在当下都无法评估。

前两天高盛推出了出口追踪报告,他们追踪了46家企业的调研结果,这些企业的产品按照产品类别计算,占了对美出口价值的近70%。

在高盛的调查里,关税战升级确实对美国的出口订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在这个影响之外,企业还在努力的寻找突破之道。

有正在和对岸的进口商商讨新的价格,部分的关税成本将会体现在对岸终端消费的价格上。

有的正在借助暂停90天关税的契机,将借助已经落地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的产能加紧出口。

有的充分利用不同产品的不同关税税率化整为零,采取拆开部件到地组装的方式来减轻关税的成本。

我们的企业真的是非常努力的想尽一切办法的在克服关税带来的阻碍和影响,而现在还在进行阶段,结果还没有体现出来。

而且两国之间的关税谈判还未开始,关税战的外部冲击存在很大的变数。

在此情况下,央妈的降准降息对于对冲关税影响既无法评估,也产生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是央妈即使降准降息,应该降多少幅度。

降得少了效果不大,降得多了,银行的净息差承受不住。央妈降准降息也是有条件约束的。银行的净息差是个重要的参考值。

2024年六大行的息差进一步下滑,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最新息差已经分别达到了1.42%、1.27%、1.42%、1.87%、1.51%和1.4%。六大行中,除了邮储,剩余的5家已经突破自律机制1.8%的临界值。

这还是六大行,更不用说其他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了。

所以央妈在下调LPR的基数时也要考虑银行净息差和营收的承受能力。能不出手尽量不出手,能用其他的货币政策调节方式,尽量用其他的调节方式。

这两个问题没有答案之前,都还没有达到央妈降准降息的时机。

3

那央妈大概什么时候真正降准降息呢,这个咱们不去妄加猜测具体的日期。

但是所有的事情也都是有迹可循的。

你观察今年的政策逻辑,其实是和去年9.24的打法有点相似的。从去年9月底以来,咱们的政策组合更强调大开大合,更避免添油策略。

政策一出必须是组合拳,不会是单一的一个政策扔出来空消耗政策的子弹。

越是在这种风高浪急的时期,就更强调政策的精准和有效性,也更加需要注重政策的搭配策略。

后面来看,货币政策肯定会有,不仅是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可能也会出台。类似针对出口企业的金融帮扶政策等等,也是有可能出台的。

财政刺激政策也会有,地方专项债的使用进度加快,更多的基建项目上马,刺激内需的各项补贴一起出来。

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大招会在需要的时候祭出来。这些从去年年底就表露出来了意思。

从今年3月以来也一直在强调应对外部冲击的政策储备。大招是有的,只是还没祭出来。

央妈的降准降息的动作,肯定是要和其他的政策打配合。

而且在去年9月以来,央妈已经实质上释放了多重的利好。不管是去年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还是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工具,都是实实在在的给市场释放利好。

今年的国家队救市背后,也有央妈提供子弹支持的身影。

央妈其实一直都在用不同的政策工具来呵护市场的流动性,防范着金融风险的发生。可用的工具并不只是降准降息着一个常规的动作。

时到今日,央妈的货币工具箱里已经有了很多趁手的工具,这些工具后面我们会见到。

该来的政策终会到来,该来的支持也会如期而至。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94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