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市场投下信任票 数据资产金融创新提速
资本市场投下信任票,推动数据资产金融创新提速,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资产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资源,资本市场通过信任票的方式,为数据资产金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数据资产金融的创新发展,这一趋势预示着数据资产将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7月31日,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ABS)“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设立。
专家表示,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是资本市场对数据要素作为新型资产类别投下的“信任票”,更释放出数据资产金融创新加速推进的信号。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数据资产化实践,数据要素价值将加快释放。未来需重点突破确权规则不完善、估值标准不统一、安全治理待强化等问题,通过持续优化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助力企业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数据要素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破传统融资对实物资产依赖
今年以来,数据资产证券化频现“首单”。
例如,7月17日,首单数据资产赋能资产证券化产品——“天风中投保应收账款2期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赋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该产品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矩阵,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新融资路径。
7月31日,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设立。该项目9家入池企业分布于多地,涵盖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作为该项目的参与方,深圳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验证了‘数据资产可作为质押物融资’的可行性,打破了传统融资对实物资产的依赖,形成了一套可复用的全链条流程,为轻资产的数据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路径,为行业提供了操作范本。”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的落地,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数据要素作为新型资产类别的高度认可,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畅通数据要素“资源-资产-资本”价值转化通道的突破。
数据资产入表渗透率提升
数据资产入表为数据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基础。
“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资本化’的必经之路。”乘乘集团首席信息官刘冬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数据资产入表的核心作用,就是从财务角度完成了数据资产的确权和价值计量,这对数据资产变现,即数据资产的资本化和市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1月1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数据资产入表从自选动作转变为规定动作,进入常态化实践阶段。
“从入表主体看,入表企业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述深圳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有13个门类和26个大类行业的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这表明数据资产入表在各行业中的渗透率正在逐步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企业之所以积极推动数据资产入表,是因为入表能推动企业识别数据价值、逐步释放数据生产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推动数据资产的变现增值,实现“第二增长曲线”;能提高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可,利用数据资产得到资金支持。
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提速扩围。以数据资源(无形资产)进行统计,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仅有12家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合计规模约为0.54亿元。到了2024年年末,有78家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增至12.06亿元。在2025年一季度,多达82家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升至33.43亿元。
优化市场生态
7月15日,在乘乘集团举行的数据资产工作成果专题发布会上,乘乘集团董事长詹楚烽表示,6月30日,乘乘集团完成全国首例蛋产业数据知识产权“入表+质押”闭环,获得北京银行深圳分行千万元授信。“此举为蛋品产业开启‘数据资本化’时代,不仅为集团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同行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詹楚烽说。
盘活数据资产,把“沉睡”的数据转化为发展资本,乘乘集团并非个例。根据天眼查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在我国境内成立的数据资产类公司(指经营业务涵盖数据资产服务)有3553家,相关企业通过盘活数据资产,为自身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企业对数据价值认知的深化,更多企业将积极投身数据资产化实践,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布局,推动数据要素在生产经营全链条中释放价值。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高慧珂表示,数据资源入表是显化数据资源价值重要手段,从数据资源入表现状看,呈现“热度居高,落地不易”的特征,需要不断优化数据要素市场生态。
上述深圳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应从战略层面做好数据资产的整体规划布局,建立完善的数据资产内部管理体系,依托专业服务机构,严格按照数据资产确认的条件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