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心资本赋能科创领域 工商银行南京分行AIC基金的投资实践
壮大耐心资本、引入长期资本,已经成为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
4月9日,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下称“南京工行”)在总省行支持下成功落地南京市首个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基金试点投资项目。《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该项目不仅是南京工行会同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工银投资”)、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下称“南创投”)达成6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战略合作协议后落地的首个项目,也是南京市与五大银行系AIC达成总规模300亿元基金合作后正式落地的首单。据悉,该项目由南创投携手工银投资共同向中国经济信息社有限公司(下称“中经社”)实施战略股权投资1.3亿元,用于中经社在经济信息与金融数据、高端智库、数字化等方面展开深入融合,不仅有利于推动新华社、中经社更多优质资源向南京开放,而且有望进一步提升南京国有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从去年9月份相关政策出台到今年4月份项目正式落地,中间经历了不短的磨合过程。”谈及项目的顺利达成,南京工行作为金融服务落地行,其投资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将其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有效叠加。
天时 政策东风引流金融“活水”
“科创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但纯市场化的私募机构在科创企业投资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助力科创企业成长,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文件推动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容,鼓励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引导“源头活水”加速流向科创领域。
2024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表示“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总结上海试点开展直接股权投资经验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充分发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重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发布 《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和《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宁波、厦门、青岛、深圳、苏州共18个城市。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创业投资类基金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科技创新,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同时要求“发挥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引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出资”。
在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战略指导和相关政策护航下,金融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今年又有政策利好,一是投资范围扩大,AIC基金从只能投资18个试点城市的科技企业扩大到这18个试点城市所在的全省范围;二是投资机构扩容,原来只有五大AIC(即工农中建交),现在国家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也成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股权投资;另外,保险资金现在也被监管允许参与基金的组建。”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南京被纳入试点扩大城市后,他一直带领团队成员东奔西跑联系投资洽谈合作。“溧水、江宁、栖霞、玄武、秦淮、建邺、江北……基本跑遍了。目前除了已经落地的中经社项目,还有三四只基金在谈,都是组合式基金,投资项目聚焦硬科技卡脖子领域,都是南京本地企业,有的已经做了项目推荐,目前处于评估阶段。”
地利 产融共振构筑创新“高地”
“工银投资和南创投在这个项目上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上述负责人笑言,未来南京工行的任务就是当好牵线搭桥的 “红娘”,将南京优质的科技企业推荐给AIC基金,同时提供在南京的一系列金融服务,包括基金托管、客户维护、融资支持等,全方位帮扶被投企业发展。“我们介绍的项目发展得好,基金实现增值,AIC会更愿意投我们南京的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南京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不断发力,在全球的科技地位也不断提升。推出的“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着眼于增强人才引领发展效能,推动优质项目、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加速集聚;“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等科创金融产品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1万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 (当年新增13家居全国第四),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当年新增121家居全国第六)。在“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南京跃升至全球第五;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第九。
记者获悉,在AIC扩大试点政策出台后,南创投已先后完成与交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建信投资和工银投资五大银行系AIC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全面达成总规模300亿元的合作基金,目前已经完成签约和工商登记的基金共有4只,分属工银系、中银系和交银系。
资料显示,南创投作为南京市级唯一创新投资平台以及“4+N”产业基金集群的管理机构,承担着推动南京产业集群式发展、助力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任,而这批300亿元的AIC基金是南京“4+N”产业基金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点投向“4266”产业体系,推动南京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是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AIC基金与一般私募基金的不同之处在于长期、耐心。”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私募基金投资期一般为5—7年,而AIC基金起点就是10年,甚至可以更长,因为是自有资金,非募集资金,可以长期陪伴企业成长。“下一步我们将发挥本次项目落地的示范推动效应,加快推动在手的其他AIC股权投资基金组建落地”。
人和 投贷联动激活服务“生态”
“AI在投资领域肯定会有应用,但不起决定作用。”在记者问及近来备受关注的AI技术时,上述负责人表示,在股权投资领域,判断一个项目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往往基于对其创业团队和产品市场潜力的全面评估,需要投资人过往投资的经验判断,基于数据搜集分析的DeepSeek等AI技术目前还无法完全代替人进行决策。
“我们的科技金融中心为140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服务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就更多了。产业链上的客户资源是我们未来推动AIC基金项目投资的基础。”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南京工行科技金融中心与AIC基金天生相互融合,也是实现投贷联动的优势所在。
记者获悉,南京工行科技金融中心于2020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根据工总行总体部署在全国设立的第5个科技金融中心。成立之初就定位于服务全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客群。重点区域方面,聚焦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15个高新园区、硅巷等科研载体;重点行业方面,聚焦南京“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客群方面,聚焦南京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及拟上市及获得资本认可的科技型企业。南京工行科技金融中心不仅拥有“科技型企业专属价值评价体系”,而且被总行授予了独立的信贷业务审批转授权和产品创新权,近三年协同行内外部门及机构先后推出 “生物医药知产贷”“工银南京科创贷”“创新积分贷”等创新产品。截至2024年末,南京工行科技贷款余额近260亿元,服务科技企业超1300户,其中专精特新贷款及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余额分别是成立之初的5.2倍和2.71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更是达到了中心成立之初的7.96倍。
“依托于科技金融中心,我们可以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还能帮助科创企业引入产业投资人,助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上述负责人透露,南京工行正在积极寻求与产业方的合作,通过共同成立基金支持南京市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
南京工融南创中经股权投资基金项目的落地,贡献出了南京AIC股权投资试点的“示范样本”。相信未来随着300亿元基金矩阵的全面铺开,南京这座科研城市将以长期资本为纽带,串联起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转化通路,围绕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跑出南京“加速度”。
记者 赵琦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