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假期外围市场小幅下跌影响,2023年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小幅低开,随后暴跌。就在我们以为今年可能是黑暗的一天时,在计算机、通信、数字经济、新创等科技股的带领下,指数迎来大反攻,上证综指站上3100点。旅游、酒店餐饮等。之前受益于疫情控制放开的,跌幅居前。显然,市场在高开低走,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面临较大的获利回吐压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投资者可能更关心a股在春天会不会出现躁动不安的行情。我们认为今年春搅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从今天的走势来看,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原因有二:估值的修复和基本面的改善。我们知道,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上涨的动力只有两个,盈利增长和估值膨胀。
先看盈利能力,也就是基本面。全国“高峰”疫情预计发生在春节前,“高峰”疫情前对经济的影响仍然是负面的。12月中下旬的高频生产数据依然疲软,这也意味着在“见顶”之前,经济应该是压力最大的。预计经济增速的向下修正将随着经济权重区域的“见顶”疫情而结束和逆转,开春后经济上行的确定性较强。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高峰”过后会越来越弱,经济生活和生产会逐渐回归正轨,经济增速会迎来底部反转。
然后再来看估值。估值的扩张或修复一般取决于流动性和估值水平。

先看流动性。如果市场流动性充足,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股市。今年一季度宏观流动性应该是非常充裕的。根据该机构的预测,2023年第一季度可能会有货币政策降息或RRR降息。1月是非常重要的窗口期。很多投资者也会有疑问。12月央行货币政策依然宽松,但12月成交非常低迷。为什么估值会回落?其实这是因为我们12月份刚发布了疫情控制。a股应该还处于疫情“见顶”前的观察期,资金还在观望管制放开后的实际效果。“大丰”观察期结束后,资金将开始陆续入市,估值有望上升。
接下来看估值的高低。现在a股平均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上证50、沪深300和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8.4倍、9.4倍和24.2倍,仅在2010年以来的32%、29%和9%;行业层面,科技、半导体、医疗健康、新型电力系统、光伏等行业动态估值已低于2018年底水平。总体来看,a股很多行业的动态估值已经接近或低于2018年底的水平,这些行业可能凭借估值优势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疫情“峰值”应该是之前的经济底部,之后会迎来底部反转。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一季度流动性充裕。a股市场的“春天躁动”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