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起一批新规开始实施 1月新规一览

2023年已经到了,所以新规定在新年的1月份正式发布。那么1月份有什么新规定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

2023年已经到了,所以新规定在新年的1月份正式发布。那么1月份有什么新规定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将迎来大调整,铁路儿童票购票新规正式实施 hellip hellip2023年1月起,一批重要新规将实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实施 b级b管

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从 b级钉管 调整到 b级b管 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以来,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实现 b级b管 ,不再对新冠肺炎感染者实施隔离措施,不再判断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分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对入境的人员和货物不采取检疫和传染病控制措施。我们将对新冠肺炎的感染者进行分类治疗,并及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意检查一切。调整疫情信息发布的频率和内容。

同时,《中外人员往来暂行办法》也将于2023年1月8日实施:来华人员在出发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可来华;不再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分阶段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新客规明确了购买儿童票的规则:open 双轨制

铁路旅客运输新规(以下简称 新的游客规定 ),针对游客关注的儿童购票问题,正式开通 双轨制 规定,即区分实名制登记和非实名制登记,分别按年龄和身高发售儿童票,为儿童购票乘车提供切实的优惠和便利。

客运新规明确,实名制登记条件下,儿童旅客按年龄划分优惠标准。与成人同乘的儿童,年满6周岁不满14周岁的,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应该买全价票。每名持票成年旅客可免费带一名6岁以下不单独占座位的儿童。多名乘客时,超过购票人数的应购买儿童优惠票。儿童年龄按乘车日期计算。

新乘客条例进一步加大了对部分群体的公共服务倾斜:加大对视力残疾乘客的照顾,允许其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同时还提出,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为老弱病残孕旅客提供购票、乘车等优先服务,为老年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必要的劳务服务。

新妇女权益保障法:完善生育相关保障制度。

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法完善了促进男女平等的顶层设计,为女性创造了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明确了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财产权,同时扩大了其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范围。

此外,新法建立和完善了生育相关保障制度。比如,要求国家实行婚前、孕前、孕期和产后保健制度,逐步建立系统的妇女全生命周期保健制度,实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婴幼儿保健服务。

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更严格的问责和处罚条款。

修订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于2023年1月1日实施。新法充分体现了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 四个最严格 要求,从生产环节到加工和消费环节实现农产品全过程监管。

在处罚和责任追究方面,新法对相关部门、检测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提出了更细化、更严格的处罚条款。对于检测机构,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检验人员,因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的,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终身不得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

此外,新法还提高了销售农药兽药等化学残留或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的罚款金额。

药品注册申请电子申报:不需要纸质资料。

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药品注册申请电子申报的公告》,自2023年1月1日起,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批准的药品注册申请及申请人提交的审评过程中的补充材料调整为电子形式,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现有的工作程序保持不变。

自公告实施之日起,药品注册申请受理行政许可电子文档由 药品业务应用系统 医学eCTD注册系统 行政许可电子文件即时推送和受理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举报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最高奖金20万元。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的《举报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奖励办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办法》明确将所有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举报纳入奖励范围,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规定对举报人按照案值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将奖励金额上限由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并设置最低200元的奖励金额下限,充分发挥激励功能,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

《办法》强调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各级医保部门要为举报人信息保密,不得向举报人或与举报无关的人员泄露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和举报情况。实际工作中,群众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

《办法》明确,举报人应当对举报内容和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果他们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完善跨省异地就医服务体系,提高医疗结算能力。

根据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理流程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规定》明确,所有在备案地开通的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在异地完成病历备案后,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根据要求,2025年底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支撑作用继续加强,全国异地就医结算能力显著提升。

整治手机预装APP乱象,明确终端企业主体责任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预置行为的通知》,从2023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应当确保移动智能终端中除基础功能软件外的所有预置应用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应用软件(APP)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比如手机中强制预装app,侵犯了很多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

通知明确细化 无法安装 预置APP的定义和范围,指出不能卸载的APP应仅限于系统设置、多媒体录制、接听来电等少数基本功能软件。同时要加强监管,明确终端厂商的主体责任。

多项新的地方法规照顾民生,涉及电力和自建房。

除了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很多地方性法规也有很多亮点。

例如,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是全国首次对患者 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利 mdash mdash 生前遗嘱 写入地方法规,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医疗机构要尊重患者 在无法治愈的伤害结束时或在生命结束时的医疗措施。生前遗嘱 。

《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禁止就业歧视,将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明确家庭暴力处理方式,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各地区、各单位平安建设范围。

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电力条例》,这是中国的 双碳 目标提出后颁布的第一部综合性地方电力法规。《规定》从需求侧管理入手,对需求响应、电力负荷预测、可中断负荷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安徽社会科学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科学普及经费保障机制。

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明确了居民自建房用于经营的安全管理责任,规定居民自建房经营业态一般不超过三种,规定了消费者和服务人数,建立了危险房屋处置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

关于作者: dszpk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