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品博弈愈演愈烈,“妖镍”的意思是“这里风景独好”。
当地时间12月7日,伦尼大涨,再度站上3万关口,收于30660美元/吨,涨幅5.42%;沪镍被动上涨,沪镍01合约晚间涨至214180元/吨,涨幅2.46%。然而第二天,镍价下跌,最高涨幅接近10%。收于前一交易日开盘价附近,回吐几乎全部涨幅,收于29410美元/吨。
综合投资金融APP注意到,自今年3月高位回调后,金属镍期货价格在7月中旬左右触底反弹,重拾升势。至此,伦尼再度开始挑战3万美元关口,而沪镍主力合约累计最大涨幅超过80%,创下近半年来的新高。
在现货市场上,镍的表现也异常强劲。数据显示,12月8日,镍现货价格强势上涨至224583.33元/吨,同样运行在近半年来的最高点附近。
镍价暴涨,相关概念股也“迎来上涨之声”。11月以来,港股镍板累计涨幅超过30%,其中洛阳钼业(03993)、中国冶金科工(01618)等指标股涨幅均超过40%。
“恶魔镍”卷土重来。涨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二级市场投资来看,相关标的能否趁热“上车”?
供应紧张和市场情绪上升形成价格支撑。
回顾近期镍价走势,供应面的持续供不应求或是其价格走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全球精炼镍产量213.83万吨,全球镍市场需求212.78万吨。今年前9个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10500吨。
但进入四季度后,镍的供应面压力逐渐显现。国际上,菲律宾正处于雨季,镍矿出口仍处于低位。全国港口镍矿库存较上周五减少2.3万湿吨至891.6万湿吨,镍矿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此外,印尼的NPI、湿法中间体等的产量。小于预期,新增产能释放或推迟到年底。
据悉,目前LME库存处于两年低点,较年初的101,256吨下降近一半,有力支撑了镍价。
此外,消息上的扰动似乎加强了市场对镍产品供应的担忧。此前有消息称,澳大利亚矿商IGO表示,其位于西澳大利亚的Nova镍矿将停产约四周,原因是近期电力设施起火,对发电站的机房造成“严重损害”。预计恢复全面供电需要约四周时间,这可能使镍产量减少12%,至2.3万吨,而生产成本将增加5%,至每磅3澳元。
回过头来看中国,情况并不乐观。据了解,目前国内现货进口窗口继续关闭,而西北某电解镍厂停产。现阶段电镍现货紧张,库存下降。
除了供应面偏紧,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情绪高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镍价。
海外方面,上周美联储官员表示,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仍有更多工作要做,但将在本月利率决议后尽快放缓加息步伐。根据这位官员的说法,放慢加息步伐是合理的。美联储的态度趋于宽松,对于“弓蛇影”的全球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国内方面,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项新措施”,进一步使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化、科学化。在此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在上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镍的需求面并不尽如人意。目前镍需求处于淡季,但随着不锈钢产量的增加,新能源电池行业利润不佳,产量增速不及预期,产业链负反馈都指向镍需求不足。在供需疲软的背景下,镍价继续上涨或遭遇较强阻力。
概念股借势“东风”
镍价高位运行,可能成为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的“催化剂”。
文章开头提到,洛阳钼业、中国中冶等港股都有金属镍概念。洛阳钼业,公司持有华月镍钴项目30%股权,按比例承销镍钴氢氧化物产品,初步布局镍金属。
中冶集团下属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预计镍金属含量128.96万吨,平均品位0.85%,基本可以满足项目平稳运行40年的要求。2022H1,这个项目平均收益率高达103.6%。生产的镍钴氢氧化物含镍16884吨,销售的镍钴氢氧化物含镍9960吨。此外,今年上半年,中冶还新签了印尼奥比镍钴湿法冶金三期选矿冶炼项目等多个冶金项目。
11月以来,上述两只镍概念股表现相当强劲,涨幅接近50%。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2月1日登陆港股的李沁资源(02245)也与镍密切相关。据悉,李沁资源是“镍产业链的龙头”。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公司镍产品贸易量全球第一,而镍矿贸易量国内第一,市场份额26.8%。
燃烧知识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在镍产品生产领域,李沁资源公司与印尼合作伙伴在奥比岛共同开发的HPAL项目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镍钴化合物湿法冶炼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现金成本最低的镍钴化合物生产项目。
与上述洛阳钼业和中国中冶不同,李沁资源的业务更侧重于镍产业链,这在公司的收入结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数据显示,2022H1期间,李沁资源镍产品贸易收入42.1亿元(人民币,下同),占比42.1%;镍生产收入49.5亿元,占比49.6%。
在综投金融APP看来,就目前镍价运行情况来看,镍价走强无疑将对上述概念股形成多重利好:一方面,镍价持续高位运行有望提升相关公司利润,对其业绩上涨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现货和期货价格的走强也会传导到二级市场,从而提振镍盘的投资热情。
但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随着印尼NPI、湿法中间产品等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镍产品仍存在大量隐性库存的可能,长期过剩压力较大。长期来看,如果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供应面压制因素消除,镍价可能存在从高位回落的风险,届时相关标的股价走势可能蒙上阴影。